台灣樹故事山林 魔法 by 欣寧 2021 年 11 月 16 日 年終聚餐時朋友問,妳到底為什麼,究竟,怎麼會變成一個登山女? 故事如下。 繼續閱讀 2021 年 11 月 16 日 0 留言 243 views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讀自然閱讀筆記 動物真的能夠愛我們嗎?——《動物的內心生活》 by 欣寧 2021 年 10 月 1 日 2021 年 10 月 1 日 身為科學家,他相信萬物和人類一樣,能感受,有情緒。但他並不像某些人文出身的寫作者,在談論有情眾生時容易給人過於濫情的印象,而是善用他的科學背景,用一種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的精神,將生態界中形形色色的動植物存在、生活的狀態,以具有說服力的方式和人類癖性類比,從而對傳統的科學界和受其影響的人們提問:在面對越來越多相關研究後,身為人類,我們能否繼續堅稱動植物缺乏情緒和感受能力?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樹故事讀自然 爬到樹上,丈量你和生命的距離——生態攝影師的回憶之書《攀樹人》 by 欣寧 2021 年 9 月 29 日 2021 年 9 月 29 日 一旦通過這些細節的鋪陳,詹姆斯平實沉穩的寫作風格所開展的世界,既有探險紀實的驚奇和趣味,也比生態節目中的影像多了更坦誠、深沉的思考反響。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生物樣區讀劇場 走進阿米斯日常—舒米恩帶你遊都蘭 by 欣寧 2021 年 9 月 28 日 2021 年 9 月 28 日 「那個石頭就是我們說的kay’yakay」,舒米恩一面解釋,一面指著我們背後一條條延伸到沙灘上的涓涓細流,「都蘭很多這種荒溪。以前老人家都說,語言過一條河,就掉到河裡不見了,意思是每個部落的語言都差很多,跟地理環境有關係,所以我們跟花蓮阿美族雖是相同的脈絡,但語言就不同」。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生物樣區讀劇場 一個音樂節底下的部落認同—2016阿米斯音樂節 by 欣寧 2021 年 9 月 28 日 2021 年 9 月 28 日 我的一位朋友,來自德國的戲劇工作者雷思遠趁著週末假期離開台北,到台東認識原住民文化。站在小巨蛋由籃球場搖身變成的觀眾席中,他一面興致盎然地看著台上演出,一面好奇問道,為什麼主辦單位會選擇在晚間最熱門的演出時段,安排一群青少年上台表演?演出內容且不拘音樂,從街舞、戲劇、國標、體操……海納百川地呈現?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女人40沒用的植物 種植物也種自己:獨居女子的植物風水學 by 欣寧 2021 年 9 月 27 日 2021 年 9 月 27 日 風水真的有眷顧。她不知道自己被眷顧多少,但,這房子裡裡外外的植物,大半年她壓根無心也無力照顧,卻在疫情眷顧全台灣的時刻,讓她發現了植物與風水之間以某種秘密形式相互連結。那是人類無法取代、只能從旁媒合的關係。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山林讀自然 如果有人上山而你為此困擾——3本山之書 by 欣寧 2021 年 9 月 3 日 2021 年 9 月 3 日 山有魔法,所有曾在山中過夜至凌晨四五點的人都能感應。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讀劇場閱讀筆記 舞蹈與文字的相遇 by 欣寧 2021 年 9 月 3 日 2021 年 9 月 3 日 文字可以使勁索討落實,但只能要到局部。你記錄得了線條、速度、精力、向度,記錄不了舞者利用這些動作質地同時向四面八方展開的對話。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女人40讀文學 Myth: 向青豆致敬 by 欣寧 2021 年 8 月 11 日 2021 年 8 月 11 日 他們都喜歡相處時清風拂過的陣陣沉默。可以清楚聽見外頭長夜的蛙鳴和沼澤濕潤的氣息。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
多樣性生物樣區 拍謝少年:一個獨立樂團的真實生活 by 欣寧 2021 年 8 月 10 日 2021 年 8 月 10 日 有時會有歌迷寫信給我們,說有一天他租的地方大漏水,又下雨,水電工人又叫不到,那天他都在聽我們的歌,他寫說,那時候是我們的歌跟他一起在那裡。偶爾我們會收到這樣的信。那滿給你柴火的,讓你相信自己可以繼續燒某些東西。就像我自己喜歡的那些樂團,他們也陪伴我很多時候,而我也可以做出這樣的東西,給別人這樣的感覺,哇,那麼幸福。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