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被表演藝術戴上了一副脫不掉的眼鏡,於是某個部落青年和我站在田間說話的樣子,就像從契訶夫的《海鷗》走錯場景的康士坦丁。一個在我面前陷入沉默的企業大老,令我瞥見他李爾王式的憂慮。我在每一棵高山的玉山圓柏身上尋找雲門舞者跳《狂草》的姿態。看到年輕的連續殺人犯接受死刑伏法的新聞時,我想的是「要是他看過陽光劇團的《浮生若夢》——不,要是他看過李銘宸的《戀曲2010》好了。要是他曾看過一齣劇場,會不會這一切後來就不會發生?」
標籤:
劇場
-
-
既然不可能把所有台南的看不見搜羅成宛如安柏托.艾可(Umberto Eco)《無盡的名單》,那麼,不妨以一種漫遊的心情重新配置檢索。本書前三輯中的十個地方和相應主題,是這樣長出來的。與之緊密或散漫呼應的藝術家觀點,也略過此次創作細節不談,而是對「如何體驗一座城市」提出他們的獨門方法。
-
到最後,人們已然無法區別,造成自己孤絕的究竟是外在環境、他人還是自己內在的巨大空洞?